世界齊心對抗
氣候變遷










世界齊心對抗
氣候變遷
慈濟前進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
佛教慈濟基金會今年再度參與全球最重要的氣候會議——聯合國氣候峰會(COP26),於英國蘇格蘭的格拉斯哥(Glasgow)舉行。各國政要、各領域科學家、專家、企業及非政府組織代表,都將針對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」(UNFCCC)和「巴黎協定」(Paris Agreement)所設定的目標,提出可行方案,抑制氣候變遷急速惡化的趨勢。

聯合國「永續發展目標」行動小組
慈濟是聯合國「經濟及社會理事會」下具備特殊諮詢地位的非政府組織單位(NGO in Special Consultative Status with ECOSOC)。為了宣導並達成聯合國制定的「永續發展目標」(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,簡稱SDG),慈濟特別成立SDG行動小組,將慈濟長年來深耕社區的各項志業行動,與聯合國所制定永續發展目標做整合連結。
聚焦活動
關注焦點!為您整理出本屆氣候峰會重要議題,及慈濟在峰會中的行動:
氣候與自然:跳脫框架的思考與跨宗教連結
02:00 – 03:00 pm GMT- WWF Pavilion, Hall 4, Scottish Events Campus (Blue zone)
瞭解更多
COP26視頻精選
隨時觀賞每日視頻更新
COP26照片集錦
隨時觀賞每日照片更新
11月9日
慈濟與「國際植物性飲食組織」聯合舉辦一場記者會「氣候變異中,全球食物供需系統扮演的角色及所需變革」(No More Omissions: Addressing the Ambition & Scale of Change Required in Global Food Systems),呼籲從個人、組織到政府,採取系統性的行動,大幅減少肉品消費 ,以降低甲皖排放。
「政府可為消費者創造有利環境,我們能透過提高肉品和乳製品價格,降低蔬菜和植物性產品的價格。我們需要政府的支持,訂定有利全蔬食和多吃蔬食的政策。」國際植物性飲食組織聯合國倡議負責人拉斐爾·波德塞(Raphael Podselver,Head of UN Advocacy,ProVeg International)提出其中一個發動飲食變革的重要環節,而產業界,也努力研發,務必提供好吃美味的植物性飲食到市場上,讓人不再留戀急速破壞地球環境的葷食。「我們目標是擴大技術規模,在2035年確實淘汰工業化畜牧業!」這樣大膽的願景,慈濟在內的組織,都不缺席。
11月8日
這天,是聯合國氣候峰會的“Loss and Damage Day”,探討氣候變遷在全球各地帶來的損失與傷害,以及如何分配資源與資金協助受災的國家。慈濟在同一天舉辦的記者會上,分享慈濟在辛巴威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。
「慈濟正幫助辛巴威一個村落的當地村民,去改變極度乾旱的情況。因乾旱,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甚至無法栽種糧食⋯⋯」慈濟聯合國團隊特殊專案負責人楊健正和與會者及各國媒體分享——低收弱勢社區,是氣候極端變異下首當其衝的受害者,但最終,不分貧富、不分老少,將沒有人能置身事外⋯⋯
梵蒂岡的氣候峰會使者神父喬許特羅姆博士(Rev. Dr. Joshtrom Isaac Kureethadam
),也帶來教宗方濟各的訊息:「該是一起行動的時候!地球充滿萬物生靈,是神創造的神聖之地,所有宗教必須團結一致。」
11月6日
來自世界各地近十萬的民眾,藉著聯合國氣候峰會召開之際,匯聚在蘇格蘭格拉斯哥以和平的遊行集會方式,向與會的國家元首、工商業界與團體組織代表大聲疾呼,世界各國都應為減緩全球暖化付諸實際行動。
一位老奶奶直言:「我已經七十了,我能說這(氣候議題)對我並不重要,但我有孫子、親友們的孩子,我們需要為我們的孩子,為下一代,讓地球永存。」
「我們現在正面對著真正的,具毀滅性的物種滅絕危機。」生物多樣性中心能源司法項目主任暨律師蘇瓊(Jean Su,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)以科學角度描述氣候問題的迫切性:「至2070年,我們將看到地球上,會有三分之一的物種,因氣候變遷而滅絕,所以我們現在就須防止情況發生。」
11月4日
「如果我們不在本次峰會中,把工業化畜牧業擺上辯論檯面,這次的峰會將毫無意義,會像過去一樣,是另一個秀場。」植物性食品企業創辦人伯納特(Bernat Añaños Martinez),在「國際植物性飲食組織」(ProVeg International)主辦的記者會上直言不諱,向氣候峰會主辦單位喊話。
這場慈濟也列席分享的「國際植物性飲食組織」記者會擠滿了人,大家都很好奇,那應該要減少多少肉品相關消費,才能達到峰會幾天前為遏阻雨林砍伐、溫室氣體甲烷排放減量所設定的新目標?
國際植物性飲食組織副總裁賈斯敏.德布提出具體數據:「全歐洲肉品消費,需降低79%,牛奶和乳製品需減少74%至83%,蛋的消費要減少68%,魚類和海鮮用量
也要少65%。」
11月3日
這天是聯合國氣候峰會的「氣候融資日」(Finance Day of COP16),全球政治、政策和商業領袖,討論如何將各國投入的資金做最好的運用 ,其中一項,就是協助像是剛果這樣的發展中國家,開發低碳技術、生態建設、推動永續的經濟發展⋯⋯等,以實現全球淨零排放的目標。
「氣候融資」(Climate Financing)立意雖好,卻窒礙難行——這個龐大且複雜的國際環境策略,涵蓋政治、經濟、金融、科技、環境、外交等面向,過去十幾年來討論很多,但卻一再延宕和跳票。慈濟在這天於氣候峰會舉辦的第一場記者會,分享另一種思維——透過社區草根性的變革和茹素,不用高深的國際政治手腕、聰明專精的金融槓桿知識,就能集結眾人之力快速、省錢地降低碳排放量,記者會上引發熱烈迴響和討論。
11月2日
世界衛生組織(WHO)舉辦『全球食物供需系統轉型』座談會,大林慈濟醫院的林名男醫師受邀分享全台七所慈濟醫院提供『植物性飲食』(Plant-based Diet)對減緩全球暖化的貢獻:「我們計算過,七家慈濟醫院總共提供素食數量,已減少了約三百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⋯⋯」
為了提供源源不絕的肉品到消費市場上,畜產業工業化,成了破壞環境污染的元凶!座談會上另一位講者瑪蒂娜·斯蒂芬妮營養學博士(Dr. Martina Stephany
)語重心長,因為這危及的不只是所有物種長遠的存續問題,還造成眼下更即時的危機:「我們瞭解到工業化畜產業很可能是下一波疫疾的來源。我們詢問許多科學家,當前該採取哪些確實行動,科學界均認為,首先需終結工業化動物畜牧養殖。」
11月1日
今年峰會中首度公開檢視巴黎氣候協定197個締約國的減碳績效報告,其中五成七的成員繳交了結果,只有一個國家——西非甘比亞達到減碳目標,其他多數國家只是空談沒有行動,再加上美國今年才重返巴黎氣候協定、中國和俄羅斯在本次峰會中缺席⋯⋯該如何把嚴重落後的「進度」補回來?該是採取行動的時候!
慈濟在氣候峰會第二天,受邀參與『世界自然基金會』(WWF)的周邊研討會,與會者從不同的宗教關懷角度,提出各自的看法,互相學習。「世人是確實能夠一起合作的,只要我們能為了長遠的利益,捨棄掉一些短暫的舒適性⋯⋯」「我們活在一個失去平衡的世界,那是因為我們失去了一種精神,讓一切都不和諧了,那種精神就是在生活中無私奉獻關懷事物的精神⋯⋯」不同組織代表在WWF研討會上,闡述著和慈濟相同的理念,而證嚴法師提倡的「八分飽,兩分助人好的精神」,和這些談話不僅相互呼應,更提出一個人人都能做到、具體、簡單也可行的「行動」。
10月31日
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正式揭幕,來自台灣、美國、德國和英國所組成的慈濟聯合國團隊,也抵達蘇格蘭格拉斯哥,參與為期兩週的會議,有來自全球200國家參與,並提出各項行動方案,全力阻止全球氣溫上升1.5℃和環境污染。
「基於信仰兼顧慈悲行動與環保再生理念的創新研發,這是我們要在此宣揚的訊息。」慈濟聯合國代表團領隊曾慈慧期待,慈濟民胞物與的中心理念,可以為地球的存續提供解答。
峰會開幕這天,基督教、佛教、印度教、錫克教⋯⋯九個不同宗教組織聯合舉辦「氣候峰會跨宗教祈禱會」(COP26 Vigil),共同為地球祈福發聲,希望透過各宗教團結,樹立跨越歧見與人我分別的典範,讓世人起而效尤,為萬物唯一的「家」共同努力。